龙州崛起腰果加工产业新高地 上半年产值同比激增112.7%
8月的水口口岸一片繁忙,满载东南亚生腰果的跨境货车排成长龙。这些“黄金”原料通过查验,直奔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内的加工厂。
在水口园区车间里,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,金黄饱满的腰果仁不断滚落,浓郁的香气弥漫。工人们在生产线旁熟练操作,见证着从原料到成品的奇妙蜕变。
谁能想到,这个几年前还是腰果加工产业空白的边境县,如今正创造着惊人的“坚果奇迹”:全县已崛起9家腰果加工企业,仅今年上半年产值就飙升至7.22亿元,同比激增112.7%。一个面向东盟的腰果加工产业新高地正在桂西南强势崛起。
口岸提效,畅通原料快车道
曾经,水口口岸通关的不便,让不少想涉足腰果加工的企业望而却步。可欣食品负责人余小芳回忆:“那时候,原料进口手续烦琐,通关时间长,成本也高,创业之路困难重重。”
转机随着口岸的变革而来。
水口口岸,国家一类口岸,是中国对接越南及东盟的重要陆路口岸。该口岸大力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与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“一站式”互市贸易申报,为腰果原料进口铺设了一条高效便捷的“生命线”。
“互市贸易申报‘一站式’服务落地后,腰果通关时间压缩了60%左右,成本显著降低。”龙州县对外贸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梁锐介绍。今年1—6月,龙州通过互市贸易申报进口的干腰果数据惊人:达778票,总量突破2.4万吨,货值超10.98亿元。
面对日益增长的通关压力,水口海关积极应对。在保持“智能分流+应急队伍”机制基础上,动态优化车辆调度流程。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货车流量峰值,动态调整查验通道开放数量,并联合多部门推行“预约通关”模式,引导货车错峰申报。同时,各部门协同增设二桥货场临时周转区,分流水果运输车,形成“一桥查验、二桥周转”协同模式,实现货物“零滞留”流转,为企业提供稳定原料保障。
精准招商,“链”起产业生态圈
龙州腰果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,精准招商功不可没。
在龙州县投资促进局局长蒙丽娜的办公桌上,堆满了腰果产业资料和招商方案。她介绍:“我们明确招商方向,围绕腰果加工产业链,缺什么引什么,致力于打造一个‘热带坚果’产业生态圈。”
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,龙州县推行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强化要素保障,精准跟踪服务项目。实施标准厂房“免三减二”扶持政策,积极开拓东盟市场。对有落户意向的企业,提前介入解决土地、能耗等问题,提高落户手续办理效率。
在一系列举措下,龙州腰果加工产业从无到有,已汇聚可欣、致臻、禧实、恒润等9家企业。近期,盛隆食品成功签约,三只松鼠筹备增设腰果生产线,还有3家行业知名企业正在洽谈,产业集聚效应愈发明显。
技术升级,锻造核心竞争力
在亨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自动打包机快速运转。该公司负责人周建林自豪地说:“这条自动化打包线让打包效率提升近30%,人工依赖度降低20%,而且包装质量更稳定。”
随着众多企业入驻,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涌入龙州。烘焙设备、脱皮机等都进行技术升级,采用先进控制系统,精准调控参数,进一步提升腰果烘焙品质。
技术升级带来产值飞跃。2024年全县腰果加工产值超7亿元;2025年目标15亿元,今年前6月已完成加工产值超7亿元。龙州腰果正从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、品牌化迈进。
该县服务业和商务口岸局局长韦雨江满怀信心:“我们力争成为立足西南、辐射全国、链接东盟的世界级腰果及热带坚果加工贸易中心,深化‘口岸+落地加工+产业集群’模式,让龙州成为腰果产业核心枢纽。”
从零起步到形成完整产业链,龙州腰果加工产业实现华丽转身。小小的腰果,正为边陲县域带来产业升级、兴边富民的美好未来。